北方工业大学教授、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主任纪雪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如今的中国汽车,正以远超市场预期的速度,打破传统全球汽车产业格局。从最初单纯的产品出口,到如今主动输出技术标准、供应链体系、创新商业模式,整个中国汽车产业链组成“出海舰队”驶入海外市场,参与全球供应链,在协作共荣之路上走得扎实而坚定。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分会助理会长柴占祥预计,2025年,中国汽车出口量将突破600万辆,继续保持全球第一。
从“跟随”到“引领”
中国汽车“出海”的叙事要从最初的代工模式讲起。在燃油车时代,中国汽车企业为外国品牌代工零配件:引进国外技术,从发动机到整车设计都遵循外国标准,是全球汽车产业既定路径的“跟随者”。而故事的当下,全球汽车产业正迎来新能源与智能化的深刻变革,中国汽车已经成为“引领者”。
长安汽车欧洲事业部常务副总经理殷刈表示:“在新能源、智能化、设计造型等核心领域,中国车企已掌握主动权,走出一条差异化的竞争之路。”
“在阿姆斯特丹和鹿特丹的门店,比亚迪成了热销款,再也不是几年前‘小众品牌’的模样。”某荷兰汽车经销商负责人对中国汽车的变化深有感触。近两年,比亚迪、小鹏汽车等中国品牌快充速度、蔚来换电站高效服务赢得了荷兰消费者青睐。
上述荷兰汽车经销商负责人的话语里满是对中国汽车品牌崛起的认可,“越来越多荷兰消费者愿意选择中国汽车。很多车主反馈,开车去瑞士的路上,充电和换电都很方便,技术的先进让人难以置信。”
这种认知的转变,源于中国汽车产业实力的根本性跃升。2024年欧洲杯的绿茵场上,巨大的“BYD”标识格外醒目。比亚迪正以刀片电池、e平台3.0等硬核技术为核心竞争力,将中国汽车的技术实力,烙印在全球市场的版图上。
不只比亚迪,中国车企的“出海”策略各有特色。吉利汽车以技术合作为突破口,打开东南亚市场的大门:公司向马来西亚宝腾输出技术标准与供应链体系,助力其新能源汽车市占率涨至25%。奇瑞汽车将“车主健康守护计划”延伸至海外——在俄罗斯建立24小时道路救援网络,在巴西推出“7天无理由退换”服务,推动其海外用户复购率达42%。
在多种“出海”模式的助力下,中国汽车出口量从2021年开始突飞猛进,每年都有百万辆的增量。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至8月份,我国汽车出口总量达429.2万辆,同比增长13.4%。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量153.2万辆,同比增长87.3%。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汽车“出海”的区域布局也在加速优化。据记者汇总多家机构数据,今年上半年,在俄罗斯市场,中国汽车品牌的份额已攀升至50%,成为当地消费者的主流选择;在欧洲,新车注册中,有5.1%为中国品牌;在南美洲市场,中国车企份额达6.7%,且仍在持续增长;亚洲、欧洲、南美洲三大区域,共同构成中国汽车海外市场的“基本盘”。
中国民营企业出海发展报告(2025)
出海邦 9月27日,以“新起点、新空间、新机遇”为主题的“2025跨境电商年会(珠海-横琴)”在广东珠海开幕。会上,参考消息报社参考智...